太极勾手的应用(The application of Tai-ji hook-wrist )
有人戏言:太极只可以用于 双脚的人类,不可用于四脚的动物,如猫,狗….等,其实此戏言,有深层的技击意义。四脚动物如猫狗,无论如何跳跃翻腾,都不会失衡,而双脚的人类,只要踏前一步,重心的垂线,超出前脚的脚趾,就会失去平衡,而摇摇欲坠!太极的所谓:《四两拨千斤》,就是趁对方失衡的当儿,以四两之力,将千百斤的巨无霸,抛离扑跌,成滚地胡芦!如何使对手失衡?就是太极的手段:《不以力敌,只以巧取》,四十年前香港的象棋大王李志海,他的棋谱就有所谓〈横车破直车》的着法,而三百年(?)前的张三丰,在古稀之年,亏他想出以《浑圆化直击〉之法,称之为《缠丝手》,亦即太极黐手,方法为用轻微之力,将来拳拨离已身数寸(即改变来拳之方向),然后用所谓《打蛇随棍上》的方法埋身,使对方失衡!此典型之招式为:《揽雀尾》。同理:太极之《不丢不顶〉的原理与几何学(geometry) 圆周运动的美妙结合,亦可以应用在乒乓的打法上,即反手侧旋之《不顶》,可破来球之上,下旋! 太极之勾手,似乎只出现在〈单鞭〉一式,在杨澄甫的拳谱中,〈单鞭〉的画像,使后人诸多猜侧,众说纷云,有人把勾手当成鹤嘴,有人说成以手背击对手下巴……,其实勾手为<缠丝手>的延伸,以《单鞭》为例(请参阅老夫在 you-tube 之视频),已方以右缠丝接对方之右拳,然后再用勾手扣住其前臂,向下同时向右拉开,目的有二 : (一):使对手偏身转向,左拳无法还击, (二):使对手露右肩失衡,然后以左掌击其右肩,令其扑跌!完成上述终极动作,才成为杨澄甫拳谱中的画像!(如此复杂的连环动作,即使漫画家黄玉郎都画不出来!) 当年杨露禅在北京教拳,宦官弟子以强身为主,故牺牲部份技击性动作,使太极架子流畅,其中《搬拦捶》的技击性就大减,所以老夫以左勾手为拦,使其中门大开,以右捶同步出击,技击性更强!不必拘泥于老架式。许多所谓太极专家,都试从108式老架子中,推敲太极招式的用法,即使钻牛角尖,亦不得要领!例如 :《抱虎归山》一招,意即对方一拳打来,已方用缠丝手化解来拳 ,不退反进!上步埋身,拦腰将对手《抱》起,最后将他摔在地上!可惜连中国的武术博士田金龙,都参透不了这个《抱》字,竟表演:《拖》虎归山,公然敷衍了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