数十年研习太极的心路历程

老夫小时体弱多病,五十年代,在养正小学读书时,常被同学戏弄,甚至欺负,都不敢吭声,面对老师,亦不敢仰视。后来听说习武可增强自信,强身御敌,于是参加了精武体育会的武术班。 当年武术班分两组,即:北派武术和太极班, 分为外家拳和内家拳,前者由方师傅督导,太极则由吴永施当教练,当时见过方师傅,他认为我身材较瘦小,不宜练北派跳跃功夫,于是就跟吴永施学习太极。三个月学完108 式,就问吴师傅如何在搏击上,应用太极,但是向往的《以柔制刚》,《四两拨千斤》….等功夫,似乎只能在武侠小说中读到,就永远在现实中,得不到答案!为了追求太极在技击上的实践,后来走遍了狮城太极武馆,除了推手,从不言对打搏击(假如你看过吴公仪对陈克夫的擂台赛,就知太极推手,一无是处)! 踏破铁鞋无觅处,某日黄昏,途经大华戏院前的大水沟旁,在摆卖的旧书摊里,找到一本陈旧的《太极古本拳谱》,从此就开展了我数十年的太极研习之旅,该书全用文言,含蓄论述,连插图都没有, 甚难理解,不过却字字珠玑,例如:〈缠丝手〉三字,我就化了一整年去探索,结合缠丝手与揽雀尾的应用,缠丝手是《柔化》的关键功夫,能在对手进攻时,不退反进埋身,即贴身反击,亦即《连消带打〉!后来老夫在此基础上,纠正江湖上旧招应用的偏差(例如:以《抱虎归山》最离谱,其余有:单鞭,揽雀尾,弯弓射虎………等),还加上新招的用法, 例如:《搂臂冲拳〉,《转身靠打》,《怀中抱月》,《拨草寻蛇》,《分花拂柳》,< 带马归槽 >,……等,上载于《wong hohn khew.com > @ You Tube,与同道分享。(注:武林秘笈真有其事,在古代封建的中国,秘技甚至《传男不传女》,《传内不传外》!所以秘笈有如天书,非悟性高的智者,得物亦无所用!)
保安人员(包刮女性和年长的男性)都应有基本的技巧

近日新闻,都有报道:女保安被少妇咬伤,年长男保安被拳击,致面部浮肿,皆因身为保安,却无自保的能力,遑论保安 !其实年龄和性别都不是问题,只要学几招太极速成散手,就能应付一般的状况!例如:(一)单鞭(二)揽雀尾(三)擒拿下捋(四)怀中抱月 (五)云手 (六)带马归槽。以上数招,不会伤人,最多令人扑跌,如受邀,老夫愿充当短期义务教习!(注:可用双语沟通!)
太极勾手的应用(The application of Tai-ji hook-wrist )

有人戏言:太极只可以用于 双脚的人类,不可用于四脚的动物,如猫,狗….等,其实此戏言,有深层的技击意义。四脚动物如猫狗,无论如何跳跃翻腾,都不会失衡,而双脚的人类,只要踏前一步,重心的垂线,超出前脚的脚趾,就会失去平衡,而摇摇欲坠!太极的所谓:《四两拨千斤》,就是趁对方失衡的当儿,以四两之力,将千百斤的巨无霸,抛离扑跌,成滚地胡芦!如何使对手失衡?就是太极的手段:《不以力敌,只以巧取》,四十年前香港的象棋大王李志海,他的棋谱就有所谓〈横车破直车》的着法,而三百年(?)前的张三丰,在古稀之年,亏他想出以《浑圆化直击〉之法,称之为《缠丝手》,亦即太极黐手,方法为用轻微之力,将来拳拨离已身数寸(即改变来拳之方向),然后用所谓《打蛇随棍上》的方法埋身,使对方失衡!此典型之招式为:《揽雀尾》。同理:太极之《不丢不顶〉的原理与几何学(geometry) 圆周运动的美妙结合,亦可以应用在乒乓的打法上,即反手侧旋之《不顶》,可破来球之上,下旋! 太极之勾手,似乎只出现在〈单鞭〉一式,在杨澄甫的拳谱中,〈单鞭〉的画像,使后人诸多猜侧,众说纷云,有人把勾手当成鹤嘴,有人说成以手背击对手下巴……,其实勾手为<缠丝手>的延伸,以《单鞭》为例(请参阅老夫在 you-tube 之视频),已方以右缠丝接对方之右拳,然后再用勾手扣住其前臂,向下同时向右拉开,目的有二 : (一):使对手偏身转向,左拳无法还击, (二):使对手露右肩失衡,然后以左掌击其右肩,令其扑跌!完成上述终极动作,才成为杨澄甫拳谱中的画像!(如此复杂的连环动作,即使漫画家黄玉郎都画不出来!) 当年杨露禅在北京教拳,宦官弟子以强身为主,故牺牲部份技击性动作,使太极架子流畅,其中《搬拦捶》的技击性就大减,所以老夫以左勾手为拦,使其中门大开,以右捶同步出击,技击性更强!不必拘泥于老架式。许多所谓太极专家,都试从108式老架子中,推敲太极招式的用法,即使钻牛角尖,亦不得要领!例如 :《抱虎归山》一招,意即对方一拳打来,已方用缠丝手化解来拳 ,不退反进!上步埋身,拦腰将对手《抱》起,最后将他摔在地上!可惜连中国的武术博士田金龙,都参透不了这个《抱》字,竟表演:《拖》虎归山,公然敷衍了事!
The reality of martial arts demo-s

In order to persuade or convince their audiences  to believe that their martial arts are superior, the common way is to show a series of martial art  sparring demos. I am really disappointed that almost 99 % of the displayed…
为何太极门派众多?

太极门派众多,由来以久,渊远流长,应始于陈家沟之陈派 (较刚烈),而后为杨露禅之杨派(较柔畅),吴鉴泉之吴派(以柔化称著,不过经吴公仪一役,威名已荡然无存!)后有孙 …….. 等派,最近更有黄家城市派加入太极大家庭,百家争鸣,百 花 齐放!门派众多是因为各人有不同武术观点和执著,无可厚非。例如老夫认为现代城市人,工作繁忙,那有时间每日站桩两三小时,不如 在家做个太极 “傻佬” (solo) 更方便,不过设计动作时,一定要简捷,有效,不可有违太极原理,如:不丢不顶,四两拨千斤……以 “ 抱虎归山”  一招为例 ,意即将对手抱起,再甩在地上!问题是:(一)如何在接(不是捉)拳时埋身,避免被打 ?(二)如何将对手抱起(这都是要解决的难题,因当年杨露禅并没有留下遗言,只好让悟性高的后人摸索!) ?很多太极师傅说 :“先捉他的手, 然后…..如此这般才还击!” 正如阿龙说:“ 巧拿不如拙打!” 因为你要捉十次,九次都抓捉不 到,奈何?所以太极 早有 “揽雀尾” 这一招,即抓手不如用缠丝劲抓肘,同时接拳(注意:不是捉!)时,乘机埋身,不会被打,若揽腰将对手抱起时不够力,可同时用另一手,托其大腿,高举然后甩 地 ! 故老夫的 “抱虎归山” 与中国田博士(国家一级武术博士)的手法不同(他的是 “拖” 虎归山,非正宗 !可能他还没有想通,如何将对手抱起而取易不取难,反正不用向世人交代),因此老夫重缠丝不重听劲,重打不重捉!李小龙虽然是武术家的偶象,但是他的武术理论并非全对,可能只适用于他自已而已,因为他有过人之处,就是在对方还没出击时,他就看出对方要打击那一部位,他所强调的:“ 无招胜有招!” 也是说对一半!老夫将它修正为:“练时有招,用时无式!” :例如:太极之 “抱虎归山”,用时可抱腰,也可抱腿(如一龙抱泰国拳王Buakaw的腿于腋下),又如 “海底针”,用时不能拘泥于招(即用指尖插),也可用掌压(即压断已抱住的腿)。北京有一位所谓咏春拳大师,只懂一点皮毛的太极,就大言不惭的说:“咏春胜太极”,并说太极抓不到快拳的手,老夫也可以说:“即使咏春一秒钟打出十拳中线拳,只要太极一招:“ 弯弓射虎 ”,侧身就可避过,而一记左拳,从下而上,就可击中对方下巴!不信,请看:“ 方便 vs Marcus Simon, Jan in…